上一页|1|
/1页

主题:端午将至,一起来回味下老长沙人眼中的粽子吧!

发表于2014-05-30
标签:长沙 粽子 端午 

最具老长沙味的粽子只有两种,长一些的牛角粽和胖一些的菱角粽。但无论哪种,长沙粽子一定要有尖尖的角。

长沙粽子使用滨水坡地生长的箬叶,过小过窄的箬叶,不能多快好省。过大过宽的则材质现老、色深绿不美观。所以选用中等箬叶,二三片包出的粽子不但美观,还清香直渗米粒中。

早在晚清时期,长沙粽子中就已经掺杂有绿豆、红豆、莲子等物。其中尤以红枣糯米粽最为流行,寓意“早中”状元。到了民国,长沙南货店就已有八宝、蛋黄、枣仁、莲蓉等数十个品种,尤以“恒泰兴”最出名。改革开放后,有了荤粽,将腊肉剁成丁、猪肉剁成泥、火腿切成条等,以咸吃、辣吃为主。

老长沙判断一只粽子是否具有长沙味,并非从酸甜苦辣咸等味觉上来判断。而是它是否是碱水粽——糯米淘洗稍浸后,如用食用纯碱,即将粉剂的纯碱加进去;如是用石灰水,则淘洗后,直接浸泡在石灰水中。

老长沙爱极了碱水的清香,而且碱水也让粽子立马呈现黄澄澄果实成熟的色泽,并让粽子更易消化。与现在用食用纯碱制出碱香味不同,过去是用石灰窑中烧出的角灰(即生石灰块),泡出碱性石灰水制出粽子。其实,早在关羽战长沙的年代,长沙就开始制作碱水粽,当时的碱水是用草木灰泡水制成。不过因草木灰水碱性过低,过滤后又呈脏黑色,早在几百年前,就被“重口味”的长沙人抛弃了。

讲究点的会用箬叶的筋,不过按照环保和就便原则,细麻绳开始唱主角,至于传统的五色丝,如今已只用在小孩或女性佩戴的端午香囊中了。把粽子串成一串,方便携带。

老长沙人认为最好吃的粽子就是水煮的纯糯米粽,且要蘸着白糖吃。在物质匮乏的年代,有甜粽子吃,就已经十分满足了。所以,用一根筷子从粽子大头一端插进去,然后在糖粉里滚一滚再送进口,成了不少人儿时的记忆。

“端午牌”红烧肉是咸的

不同于红遍中国的甜味红烧肉,端午节长沙家宴,家家户户会上一道咸香味道的蒜籽红烧肉。而在晚清民国时期,长沙人在端午吃鱼只吃鲤鱼,因为鲤鱼会变成龙,而端午就是龙的节日。又有五毒菜,将韭菜、金针菇、木耳、银鱼、虾米,当作蜘蛛、蜈蚣、蜥蜴、蛇、蟾蜍等五毒,炒成一锅,痛快下肚。

端午植物

屈原笔下香花恶草仍相伴

屈原以香花恶草指称忠良奸佞:香花菖蒲、恶草艾蒿。端午节却会同时悬插长沙城乡各住户的门窗上。一些家庭仍保留着古代端午“蓄兰而浴”的习俗:把艾叶、石菖蒲、葛藤、大蒜肉煎水、晾凉,午时把小孩子泡在脚盆中,在夏天不生痱子。

  好吧,其实不管是什么粽子,大家最怀念的应该还是家里人亲手做的吧,浓浓的家的味道!在这里,提前祝大家端午快乐啦!



发表于2014-05-30

无图无真相啊

发表于2014-05-30

粽子还是端午吃吃就好啦,平时一般人也不会吃啊

上一页|1|
/1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