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一页|1|
/1页

主题:这些消失的绝美地名,每一个都活在古诗词里

发表于2017-06-30



记得来时路,不忘梦归处。每一个人,都有自己的根之所系处,每一个老地名,也都藏着一段历史的回声。


早在十五年前,著名作家冯骥才就曾经发表文章《地名的意义》,他说:“历史街区大片铲去,地名便成了一息尚存的历史。倘再将地名删去,历史便会彻底荡然一空。我们早晚会感到这种文化的失落”。




遗憾的是,这种失落已逐渐成为现实,当很多古地名,被掩埋在时光的尘土中,“你是哪里人?”这个问题,我们已经无法清楚地作答,只能从流传的古诗词里,找到它们的身影。


一生痴绝处

无梦到徽州


你心里的徽州是什么样子?粉墙黛瓦,高低错落的马头墙,处处流水到人家......它是汤显祖的“一生痴绝处”,也是无数人魂牵梦绕的地方。




这里孕育出独特的徽州文化:徽派建筑,徽商,徽菜,徽剧......徽州这个名字,早已深深与这方水土融合。


1987年,徽州更名为黄山。黄山也很好,奇松怪石云海,但终不及“徽州”二字优雅有底蕴。更名后,我们的徽州记忆、徽州情结将从何处寻?


长安一片月

万户捣衣声


长安,意为“长治久安”。提起长安,总会想起万国来朝的盛唐气象。那时的长安街头,你可以看到卖酒的胡姬,讨价还价的波斯商人,来华学习的遣唐使......长安接受八方来朝,它有足够的自信,从不担心被外来文明淹没。




“东有长安,西有罗马”,长安和罗马一东一西,代表了东西方文化的最高成就。今天罗马之名尚在,而长安,已被西安之名取代。


虽然已在导航中消失,但“长安”这个名字,将永远存在于中国人心头,化作一场关于盛唐的梦。


渔翁偶相遇

疑是武陵人


武陵深处的桃花源,是所有中国人心中的一片乐土。


一千多年前,陶渊明的《桃花源记》中,一位武陵的渔夫行船到桃花深处,突然发现一个洞。他走进漆黑狭窄的洞,出来,豁然开朗,有良田、美池、桑竹,男女老少都怡然自乐。渔夫停留数日,挂念武陵中事,便离开了。后来想再回去,桃花源却已不辨踪迹。




可是如今,武陵之名不复存在,那片传说中的桃花源所在之地,改作“常德”。


姑苏城外寒山寺

夜半钟声到客船


一个秋天的夜晚,张继泊舟姑苏城外的枫桥下。落第的他心情沮丧,月落乌啼,更添凄凉;满天清霜,又增寒意。对着江边隐约的枫树,江中闪烁的渔火,难以入眠。


这时城外的寒山寺传来钟声,声声撞入心坎里,他随口吟出:“月落乌啼霜满天,江枫渔火对愁眠。姑苏城外寒山寺,夜半钟声到客船。”




如今的姑苏已变为苏州,苏州也很美,却不及姑苏意味深长。


松花已睡浸秋水

鹭岛寒蛩邀客来


厦门古名鹭岛,它的真正由来,其实是人们第一次登上小岛,看见白鹭长年成群地浮游在水面,于是冠之以“鹭岛”。


直到上个世纪初,厦门山野树林仍到处可见白鹭栖息,三五成群,飞翔于田间海上。后来因城市兴建,白鹭慢慢减少,濒于绝迹,直到近几年,经过环境综合治理,白鹭才又回到岛上,年轻一代却慢慢忘了,这座城市与白鹭之间,曾经有过这么美的故事。




如今,很多古地名已经逐渐消失在导航仪里,幸好仍有诗词,用一行行平平仄仄的韵脚,带领我们一路走进时光深处,在无涯的时间里,指引着我们来时的路。


此距厦门655公里之外的长沙也有一座鹭岛,这里以白鹭为图腾,与33000亩鹅形山森林公园隔水相望,万顷鲜氧掠过3000亩燎原水库扑面而来,63%高绿植覆盖率将生活笼罩在盎然绿意之中,可于落日的黄昏,静坐山林水湄,看几杆修竹,一痕秋水,数片羽点点。




此时湖山画卷景致瑰丽,西班牙风情独墅蔚然精致,挂翠梢红的原生林区覆迷叠嶂,遇见飞扑闪过的蝴蝶与白鹭,舞出惊鸿一瞥的惊艳,忽然懂得“鹭岛”之由来,懂得“寒蛩邀客来”的美妙意境。


上一页|1|
/1页